知识点基础阶段的学习后,励志提升自己的小伙伴总是迫不及待的刷题来验证自己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临近考前,更是风风火火的用题本把自己桌子堆的老高,甚至被压力闪到了老腰。刷题的付出是有收获的,但是我们更应注重合适的刷题手段,并通过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刷题要兼顾准确率和速度。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二者的关系,过于追求个别题的准确势必相对影响速度,一味考虑速度也相应的耽误准确率,所以二者的合理搭配程度因人而异。想要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我们得测验一下。比如,我们选择两套难度相近的真题,比如2019年和2021年国考真题(市地级),分别侧重部分题的准确率和整体速度进行两次测验,不出意外,可能二者的差别不会太大,我们可以收获的是二者做题方式的感觉,这时,当我们再整体做题时,主动选择一种自己做题相对舒适的节奏和感觉,这一点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特别是对于抗压能力不是很强的学员,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节奏里,容易做着做着走了,回家了,吐了。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差异,理论上来讲,判断的做题时间和题量基本匹配,如40道题需要大概40分钟,以此为基础上下浮动。根据个人的学科水平差异,制定相应的时间计划,以下是相对合理的时间范围:
模块 | 题量(个) | 时间(min) |
图形 | 10 | 8--11 |
定义 | 10 | 9--12 |
类比 | 10 | 5--6 |
逻辑 | 10 | 10--13 |
再次,针对部分模块的的难题部分,如图形中的比较隐晦的交叉运算、空间拼合、抽象元素运算,还有极个别新题型;逻辑判断中的分析推理和少量集合推理;类比中的涉及常识的部分,确实给我们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是我们要的是单位时间内的做题准确率最大化。想要这些题型容易分辨,给自己40秒到1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连思路都没有,那就战略性放弃,把贴近基础的题优先解决,同时没做的题一定要做好标记。这恰恰涉及到了最关键的核心环节:基础题的把握。
最后,基础题的稳定发挥是制胜关键。只凭借运气想突围的话,我们不妨把报考的钱拿来买个彩票,中个几百万何必受这人间疾苦。脚踏实地的针对基础题才是一砖一瓦踏实的做法,比如说翻译推理,理解到位把口诀记得滚瓜烂熟,先翻译再推理贯彻到底,基本上做一个稳一个;再如真假推理,真题中的此类题型解题思路相对固定,也是拿分概率大的模块;亦或平行结构,简单易掌握,基础理解能力即可轻松应对。
万丈高楼平地起,潇洒时间剩无几,打好基础再刷题,考后美美听报喜。祝好!